春節,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。從古至今,世代傳承不絕,長盛不衰。節日圍繞著團圓祈福和慶祝豐收等各種年俗活動而展開,人們在濃濃的年味中,憧憬著美好的未來。
年畫、農民畫最擅長表現春節期間的各種年俗活動。這些畫出自鄉村學校美術教師或文化館群文干部等人之手,他們都是年俗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,有切身體會,能在畫里真切表達。欣賞他們的作品,可以感受畫里濃濃的年味。
年俗,首先是一年一度的生肖。今年是乙巳蛇年,金蛇歡舞,萬象更新。張力的《靈蛇獻瑞童嬉樂》以蛇年新春為主題,運用多種民間藝術元素,塑造了六條靈動穿梭的蛇,寓意六六大順,新年諸事順遂。蛇身繪蝙蝠、葫蘆、石榴等圖案,象征福運、福祿與多子多福。畫上下兩端畫有兩組歡樂孩童,有的燃放鞭炮,有的翩然起舞,有的欣然奏樂,將孩童嬉鬧巧妙融入生肖民俗中,烘托了蛇年迎春吉祥、活潑、喜慶、紅火的氛圍。
高文亮的《瑞雪喜迎春》則展現出雪后鄉村春節熱鬧的壯觀景象。白雪映襯著農貿市集繁忙情景,人們采購各種年貨,民間花會更是活躍,鑼鼓喧天,金龍飛舞,孩童們堆雪人、滑雪橇,歡天喜地。村舍里鄉親們忙著貼門神、對聯、福字,喜氣洋洋迎新年。真是瑞雪兆豐年、生機盎然的新農村。
小康農家成網紅,為了更美好的生活,他們更加努力。各種農副產品豐收了,為滿足城鄉人民生活需求,直播帶貨應運而生。這折射出中國式現代化在鄉村的步履進程。甘勛優、甘繼堅的《農家產品直播忙》畫出了這一實況,生動地刻畫了直播現場的各種形象。貨真價實,宣傳不虛,顧客盈門,好一個網紅農家。
“阿詩瑪故鄉”云南石林彝族畫家金牛的作品《豐年》描繪了彝鄉人民載歌載舞慶豐收,以及彝族撒尼人勞動的場景,呈現出熱火朝天的熱烈景象。在鄉村振興的惠民政策下,人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,幸福無比???,小伙子們跳起歡快的大三弦,姑娘們彈起了心愛的月琴,大家唱起歡樂的彝家酒歌,深情地感謝黨的英明決策,歡慶豐年。
在春節的年俗活動中,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余紅梅的《非遺傳承》畫的是浙江省衢州市余東村織布項目傳承的情形。她是余東村人,該村是一個以手工藝立村的工匠村。春節期間,農民豐富多彩的織布活動讓游客充分體會非遺的意義,感受老祖宗傳下的精湛手藝。
江南網船會,是流行于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,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。每年清明、中秋、除夕舉行三期廟會,江浙滬及本地從事漁業、農業、運輸業的船民,駕船匯聚于秀洲蓮泗蕩,開展祭祀、會親、娛樂、商品交易等活動,成為江南獨特的水上廟會和“漁民狂歡節”,馮云青的作品《江南水鄉
網船勝會》畫出網船會的盛況,讓人們在春節欣賞這別具一格的特殊年味畫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