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百花圖》卷選段 吉林省博物院供圖
贈送鮮花,是人們之間表達感情的常事。早在700多年前,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也用贈“花”的方式,向皇后謝道清表達了自己的愛意。不過這“花”,是南宋時期楊婕妤的《百花圖》卷。
《百花圖》卷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,是文獻記載中我國現存最早的一件女性畫家作品,也是張伯駒先生捐出的最后一件國寶,曾陪他度過晚年時光。“我終生以書畫為伴,到了晚年,身邊就只有這么一件珍品,每天看看它,精神也會好些。”張伯駒先生曾經這樣談及《百花圖》卷。張伯駒擔任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期間,將《百花圖》卷收入吉林省博物館。
這幅畫共分17段,前11段各繪有一種花卉,分別作壽春花、長春花、荷花、西施蓮、蕙蘭、蜀葵等不同花卉,有的美得俏麗,有的寓意吉祥。剩下的6段,則繪制著三星在天、旭日初升、福山壽海等其他吉祥意象。
除了細膩逼真的畫工外,這幅《百花圖》卷的獨到之處,還在于其精妙的“文案”——每段花卉旁都配有娟秀工整、纖美俊秀的書法,整幅畫中共有15首詩與4句單獨詩句,一詩配一花,句句應景,可見其之用心。
《百花圖》卷采用雙鉤填色,花頭背面染以白色襯托,更加厚重突出;正面葉用植物色,因植物色年久易變淺,尤其藤黃褪色最早,故而顏色顯得偏藍,而整體植物色變淺,導致輪廓墨線比較明顯;葉的反面多用三綠,整體以礦物色為基調。歷經700多年,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這些花依舊色彩濃麗、筆觸清晰、美不勝收。
這幅畫是楊婕妤為祝賀宋理宗的皇后謝道清生辰所作,流傳有緒。在明代,它又被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唐成王朱彌鍗的王妃,因此,這件存世第一幅女畫家作品也被譽為“雙壽之作”。
如今,楊婕妤的《百花圖》卷成為吉林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。畫作予人清新寧靜之感,既具有重要藝術價值,也是歷史的見證。雖經歷風雨,其依然保留了完整的形態和鮮明的色彩,讓人可由此領略南宋宮廷畫師的卓越才華以及其作品的藝術魅力。 (悠游吉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