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一、 宋代工藝美術和唐代的風格有什么不同?宋代工藝美術的風格形成原因是什么的?
宋代工藝美術風格與唐代的工藝美術風格形成極大的反差。這是由宋代的政治、經濟、哲學、文化和審美思潮等時代因素造成的。新儒學取得了主導地位,政治上文人士大夫階層稱為社會中堅商品經濟也比較發達,工藝成為了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代表。但宋又偏安一隅,少數民族成為政權的威脅,這種現狀讓宋人追求民族精神,使其工藝呈純粹的漢族風格。這樣的社會狀態,宋代的工藝美術顯得清秀有余而氣魄不足,有相對封閉,內傾,清新雅致的特征。從宋開始,中國人的審美走到了認為“初發芙蓉”比“錯彩鏤金”更美的更高審美境界。
二、 宋瓷,中國瓷器的一個高峰
宋代工藝美術種類種,瓷器成就最高。
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窯:汝、哥、官、定、鈞。按體系分,分別有“
1、 青瓷體系
汝窯(河南寶豐縣清涼寺)
官窯:皇家自辦,燒制御用瓷器,有“紫口鐵足”成為南宋瓷器精品。
哥窯與龍泉窯(即弟窯)(浙江龍泉縣)哥哥 章生一 弟弟 章生二
哥窯瓷器最大特點是瓷器通體開片,開大片為“冰裂紋”,開細片“魚子紋”,極碎為“百圾碎”,若裂紋呈黑、黃兩色,則稱為“金絲鐵線”。
弟窯,既龍泉窯
鈞窯:河南省禹縣,以絢麗多彩著稱于世,突破以鐵為呈色劑,創造銅紅釉窯變技術。
2、 白瓷體系
定窯(中心窯場位于河北曲陽縣靈山鎮)
磁州窯:宋代著名民間窯,以白地黑花剔刻裝飾最有特色。
3、 黑瓷系:釉汁的鐵含量達到8%,瓷呈純黑色
建窯:福建建陽縣水吉鎮
吉州窯:江西吉安永和鎮
宋瓷特點:
1、 突破“南青北白”的局面
2、 品類繁多,器型多樣。最受還應的有“梅瓶”、“玉壺春”等
3、 釉色優美,以典雅含蓄,高貴樸實,有類玉的效果,以單色瓷為主(除鈞窯)。體現 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簡潔素雅之美,有明顯的民族精神體現。
4、 裝飾方法有印花、畫花、刻花、剔花、貼花、鏤花等,圖案以花鳥蟲魚等為主,造型,色彩,紋樣追求完整、意境、氣韻。
三、 宋代家具
宋代進入高型家具時代,改變中華阿民族自商周以來的跪地而坐的習慣,進入垂足而坐時期。宋代家具受建筑影響,改變以往的“箱形壺門”結構,大多采用洗練單純的梁柱式框架結構,方方正正,比例優美,裝飾簡潔。
四、 宋代服飾風格特點
宋代服飾總體上看是保守的。官府尚古制、古樸、典雅、自然。民服素雅,簡樸。宋代服飾這一風格,與北宋統治者推行儒家思想有關。官服等級森嚴,去除唐時不合禮制的部分。
五、 關于漆器及紡織的一些名詞
雕漆:又稱“剔紅”,先在漆胎上涂上十道朱色漆,再刻花紋,達到浮雕效果。此外還有 “剔黃”、“剔綠”、“剔黑”等品種,根據漆色而定。朱黑相間稱“剔犀”,有朱,黃,黑,既所謂“三色更疊”,則稱“剔彩”。
金漆:有戧金,描金,戧銀,填彩等用金粉作為裝飾的漆器。主要有戧金和描金。戧金:宋代的一種新的工藝,先用特制的工具再漆面上刻花,再在刻紋中上漆,最后填以金粉。填銀稱為戧銀,填彩稱為填彩。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繪畫花紋,又稱“泥金”。
嵌螺鈿:螺鈿就是用貝殼薄片制成人物、鳥獸、花草等粘貼在素鏡上。
金銀平脫:金銀平脫則是將金銀薄片刻成各種紋樣,粘貼在素地上,全面髹漆數層,再經研磨顯出金銀花紋,使花紋與漆底達到同樣平度。這種裝飾法,精細費工,材料高貴,但金銀寶光與漆色的光澤相互輝映極為華麗,十分貴重。
緙絲:又稱緙絲,是宋代著名品種。制作方法是“通經斷緯”。先掛好經線,然后將許多不同色彩的緯線依照圖樣用小梭子綴織上去,圖案花紋凌空而視,猶如雕鏤而成,花紋兩面相同。
來源:網絡
|
-
-
|
鷲見康夫:混沌之和諧
|
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七星東街 |
|
鷲見康夫(Yasuo Sumi) |
-
-
-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