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|
|
11/08■形式規律不可抗拒
|
|
|
形式”和“內容”是一對矛盾的兩面,它有著相對的獨立性,而且越抽象化就愈加具有廣泛的適應性。譬如,我們的天安門本來是封建帝王用來體現“王權永固”的象征,要像天一樣的安穩。它的比例是寬多于高、下大上小,似金字塔而去其尖,顯得更為開闊平穩;門洞很大,柱子極粗壯而間距疏朗,顯得穩重壯實而明朗大方。與埃及神廟的密柱高聳,因而崇高神秘者迥然不同,這種開闊、寬博、明朗穩重的形式十分恰當地體現了這個泱泱大國...
詳細>>
|
|
|
|
|
|
11/08■新人 新意 新筆墨 ——讀藝隨想
|
|
|
紀念張志新烈士,大家都十分激動,很多同志畫了青松翠柏來象征烈士的堅貞性格。但是美術史論家常又明同志卻給我帶來了一張近作——一支山丹丹。卷曲的墨葉,挺拔的枝干,幾朵似火的紅花,獨立迎風,灼灼照人。題詞是:“山丹花開紅似火,應是烈士血染成。”不用解釋,他是用山丹丹象征烈士的一生。中國人青松翠柏來比喻堅貞不屈,已沿用了兩千多年。但是如果在特定的場合,應用得當,依然可以產生動人的力量,如陳毅同志那首...
詳細>>
|
|
|
|
|
|
11/08■試論“形體學”
|
|
|
“形”是指在三維空間關系中的形。只要是個實體存在,總是處在三維關系之中,哪怕一張紙,也是三維的,只是“厚度”這一層不大引人注意而已。我們雕塑藝術要研究的形,不僅是科學范疇的三維關系的準確性,而且是要顯示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美,一種體積的空間之美,所以也可以說體積美也就是空間美。這是和平面開展的美不同的審美范疇。所謂“形盲”就是指不能領會體積在空間變化中所呈現的美,對物體的縱深感沒有敏銳的感知能...
詳細>>
|
|
|
|
|
|
11/08■漫談藝術 在云南藝術學院的講話稿
|
|
|
我從一個學術性很強的問題談起:什么是新,什么是舊,如何去追求新,新到什么程度算是新。
藝術是由于人類的需要所創造的。人們創造藝術并不是為了要發財、成名,而是人類生活和發展所必需,然后才有了藝術這個門類。人的這種要求是根本的,假如這種要求存在,那么藝術就會存在,那么什么是藝術呢,為什么哲學、科學等等其他的東西代替不了藝術呢。藝術的這種特殊的功能,它不增加人們對科學的認識,...
詳細>>
|
|
|
|
|
|
11/08■關于藝術構思問題 看第一次全國城雕展覽會
|
|
|
當我走進東大廳,我便注意到《葛洲壩紀念碑》的設計方案。猛一看那頗為“抽象”的一堆“四面體”,很有點歐洲現代派的味道;但是看了他們的總體效果圖以后,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。的確,凡是參加過大江截流工程的同志們,對此是不會陌生的。回想到壩體合龍的情景,會引起興奮和自豪之情。“四面體”是人們長期和江流斗爭的創造,最大的“四面體”一輛卡車只運一塊。當“合龍”戰斗開始,運輸車隊猶如長龍,巨大的四面體傾瀉而...
詳細>>
|
|
|
|
|
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