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的演變過程中,現有的碑版等拓片,幾經拓磨風化等原因的缺失,損壞嚴重,已失去了它本來面貌。還原魏碑書體的本身面貌和溯源書體的歷史背景,是學習書法創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。習字、創作前讀帖是環節之二,做到碑帖互為滋養,則是環節之三也。我結合自己學習書法的歷程,談一點關于魏碑及《張黑女墓志銘》習、臨和創作等方面的感受與探索。
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(公元420—588年)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,大體可分為碑刻、墓志、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。北魏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后、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,對當時的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。歷代的書法家在創新變革中也多從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。《張黑女墓志銘》又名《張玄墓志》。原石不復存在,清道光年間何紹基于山東發現此碑裱本而聞世。因海內孤本,故極為珍貴,現藏于上海博物館。《張黑女
[詳細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