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的文學史著作中,“詩”、“歌”經常相提并論,但它們是兩個概念。“詩”是指漢詩,即用漢語并按照中國詩歌的規范寫作的詩;“歌”指和歌。和歌原本是日本最古老的民俗活動中的口頭文學形式,它最早的形態是原始時期男女相悅相戀時所進行的“對歌”(日語中稱之為“歌垣”)。這種民俗一直保持下來,平安時期的貴族男女在結婚之前也要進行和歌贈答;平安時期以后,這“對歌”發展為“和歌比賽”即“賽歌”(日語中稱之為“歌會”),并由此發展為“和歌連句”(又叫做“連歌”)的詩體。中國詩歌傳入日本后,日本文人主要以漢語寫詩,稍后才有日語書寫的詩歌出現,用日語寫作的詩被稱之為“和歌”。在古代的日本,這兩種詩歌形式總是相互影響、彼此滲透,但漢詩對和歌的影響更大,更強烈。日本的漢詩作品總集《懷風藻》編成于公元751年(孝謙天皇時期的天平勝寶三年),20年后,才開始編纂最早的和歌作品總
[詳細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