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碑在歷史上曾一度被遺忘,清代出現了一批碑學大家,但他們的最大成就在漢隸而不在魏碑,清代人在魏碑理論上的建樹是不錯的,可是在實踐上出讓人滿意成的不多,和隸書篆書比起來說根本比不上,成就最高的是趙之謙、李瑞清和張裕釗等人,他們對魏碑的發掘的深度還存在著問題,比如趙之謙應該是成就最高的人,他的成就主要在碑帖融合,純碑還沒有達到人們對他評價的高度,清道人更不用說完全是模式,張裕釗同樣也存在著模式化的問題,技術含量偏低,藝術表現力比較單調,這樣的探索就不能認為是縱向發展了。回頭來看魏碑這個領域是一個復框。當代魏碑大家孫伯翔的成就極高,他的成就遠遠超過清人,我之所以學寫魏碑就是在 孫 先生的誘惑下學習的。現在有人提出楷書體系,我現在正在研究一些東西就是《魏碑楷書體系研究》,之所以稱之為體系,是因為它是包羅萬象的,從審美意識系統里去分析、去衡量、去對照的話都能
[詳細...]